首页  IAS 活动
IAS 活动  

“文化引领青年成长”论坛 活动安排

Time:2015-09-25 Hits:171
 
 
2014南京青奥会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了“世界青年体育、文化与和平论坛”,吸引了全球体育、文化与和平国际组织代表、青年代表的广泛参与,为世界青年增进认同、共同成长,做出了卓越贡献。根据论坛成果《南京倡议》,自2015年起,每两年在南京举办“南京青年文化周”以互动促交流融合,为世界青年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
 
2015年文化周分论坛之一,“文化引领青年成长”论坛,将于9月26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论坛将围绕如何开展更加多元化、更加差异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让不同地方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今世界的现代生活,让不同背景的青年在分享彼此文化体验中去感受世界精彩、增进价值共识,携手共同成长。论坛举办之时,恰届南京中秋之际。为此南京大学的中外同学,精心准备了用中外语言朗诵宋词的暖场节目。论坛正式开始之前,在古琴社同学优美的《高山流水》琴声中,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将以汉语、韩语、日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八种语言精彩呈现。
 
欢迎广大同学踊跃参加,积极交流!
 
 
时间: 2015年9月26日14:00-16:30
地点: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慈善联合会、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南京市文广新局  南京大学高研院、艺术研究院
 
主持人:从 丛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英语系教授,主要从事莎士比亚戏剧研究。
 
演讲嘉宾:
 
Mehri Madarshash梅里·马达沙希,“文明对话音乐协会”和“全球文化网络”主席,亚太基金会副主席,公共政策研究所客座教授,南京市和深圳市国家文化顾问,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得“阿斯彭外交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毕飞宇,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代表作品:《推拿》、《玉米》、《青衣》、《平原》等,有20多个语种和译本在世界各地发行。
 
Thomas Widdershoven托马斯·威德肖温,托尼克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院长。托尼克工作室致力于为公共、文化部门客户提供视觉传达设计,在中国曾参与设计策划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和深圳建筑双南展。埃因霍芬设计学院是一所国际知名的设计院校,长达70年的历史中,为设计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今年学院新成立的视频设计系将在米兰亮相。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中国书画鉴定、当代美术批评、艺术经济研究、展览策划推广等。
 
源正禅师,法名印航,字源正。重视以中国禅宗修为中的身心净化、内外调和方式,推动宗教科学发展,撰写了《宗教科学论》。2009年发起保护“京师大学堂”遗址;2014创办中管源正环保技术研究院,提出“焕本运动”;2015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成为论坛首位宗教界的青年领袖。
 
龚天鹏,青年作曲家、钢琴家,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连续七年获得美国作曲家协会青年作曲奖,出版了13部大型作品,独家开创了“键盘交响诗”——钢琴版交响乐系列巡演,曾获得文化部第16届全国交响乐比赛大型作品优秀奖。
 
Yanina Fedosova雅妮纳·费多索娃),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学生,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扶持优秀青年专项基金获得者,第七届《金蜜蜂》国际儿童艺术节、基洛夫州巴斯涅佐维艺术博物馆首届国际美术展、莫吉廖夫市《春潮》绘画比赛等获奖者。
 
Vikram Channa魏克然),探索亚太电视网制作与开发副总裁,自1995年加盟探索以来,与他的团队共同监制了500多部纪录片,并在历届“亚洲电视大奖”、“纽约节”、“Omni奖”和“学院奖”等评选中屡获殊荣。
 
附:
宋词朗诵活动指导教师:童强教授(艺术研究院)
主持人:徐一苇(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汉语朗读:王治洋(文学院)Slater Rhea(中美中心,美国)
英语翻译及朗读:徐一苇(英语系)、Slater Rhea(中美中心,美国)
法语翻译及朗读:李洁华(法语系)、Antoine Decossin(法国)
德语翻译及朗读:程彦侨(德语系)、Sonja Lechtenfeld(德国)
西班牙语翻译及朗读:王天天(西班牙语系)、Milka Santana(中美中心,美国)
俄语翻译及朗读:韩紫熙(俄语系)、Анастасия Андреевна Тонина(俄罗斯)
韩语翻译及朗读:苗贺(韩语系)、白万福(韩国)
日语翻译及朗读:邱心韵(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土屋祐輔(日本)
古琴演奏:宋胤萱(化学化工学院)、夏赅(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墨雨(物理学院)
CopyRight © 2010 IA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