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学术沙龙 第一期 “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主持人: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胡菡菡
2009年3月23日,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举办了第一期青年教师沙龙,主题为《web2.0时代的话语权》。来自新闻传播学院、哲学系、社会学院及南京社科院的6位青年教师就互联网时代的话语、互联网时代的记者与草根话语权、公民社会、公民记者、博客以及互联网的公共性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高研院副院长王杰教授、新闻传播学院杜骏飞教授和社会学院风笑天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对教师的发言和讨论进行了点评。

沙龙参加者们对web2.0的特性、草根阶层的话语表达、技术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民主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们认为web2.0所具有的交互性、匿名性等特点,使草根阶层也成为了一种话语主体。草根阶层实现话语权利的过程,一方面受到社会整体环境的牵制,另一方面也和其他互联网话语主体实现权利过程发生各种利益关系和博弈。Web2.0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会推动公民社会以及政治民主的发展。
此次沙龙为南京大学青年文科教师方法论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活动,旨在为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与对话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平台,以鼓励文科各院系青年教师的学术探索与创新。高研院将继续致力于支持此类学术活动,为提高南京大学的学术科研水平和培养后备人才作贡献。
时 间:2009年3月23日(周一)下午16:00—18:00
地 点:鼓楼校区逸夫馆9楼高研院报告厅
主 持 人: 胡菡菡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特邀嘉宾:周 宪 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
王 杰 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
杜骏飞 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风笑天 教授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参与老师:方长春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胡小武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周庆刚 (南京社会科学院)、
李 明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巢乃鹏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王 蕾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讨论主题:
1、互联网时代的话语
2、互联网时代的记者与草根话语权
3、公民社会、公民记者、博客
4、互联网言论
5、互联网的公共性及其控制
沙龙流程:
1、主持人胡菡菡介绍来宾、阐述沙龙主题、宣布沙龙的规则。
2、主持人引导相关老师依次发言,发言时间为10—15分钟。
3、第一组3位老师发言完毕,请在座的嘉宾和老师提问,讨论,时间大约15分钟,结束时请杜骏飞老师点评。
4、第二组2位老师发言完毕,大家提问、讨论,时间约15分钟,结束时请风笑天老师点评。
5、现场自由讨论,时间约30分钟。
6、最后请王杰和周宪老师对本次沙龙进行点评。
老师发言主题:
第一组:
胡菡菡(新闻传播学院):《web2.0、公民记者和草根话语权》
方长春(社会学院):《公民社会,并对公民记者等的讨论》
胡小武(社会学院):《博客,并对公民记者等的讨论》
第二组:
李 明(新闻传播学院):《从网络社会运动看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
周庆刚(南京社科院):《从主体间性角度审视web2.0时代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