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高研院举办本学期第十九场“新生午餐会”。本次午餐会的谈话人是高研院2023年度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建华,与新生交流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议题。此次新生午餐会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传媒观察》期刊编辑江潞潞主持。

姚建华教授首先从“传播学是研究什么的?”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他认为,要想学好传播学,需要有扎实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知识基础。传统的传播学研究的是传播效果,但在今天诸多平台的兴起与影响下,传统的传播效果与传统理论的主张需要被商榷和再探讨。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姚建华教授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受众商品论”。在该理论看来,受众的本质是一件商品。例如,节目制作者制作了免费的节目,给受众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成为了被售卖给广告商的商品。也就是说,传播的过程与社会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是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权力关系与传播资源从生产、传播到消费的相互建构,在资本与政府、政府与媒体、资本与媒体三对关系的合作和博弈中,探讨社会生活的控制与生存,考虑社会变迁和历史转型。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另一关注点落在对公共领域的讨论。在“公共领域”的提出者尤尔根·哈贝马斯那里,形成公共意见的领域,是我们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对所有公民开放,作为个体的人们集合在一起成为公众,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不受身份地位的限制也鲜少受到某些特定法律法规的集合。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
对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数字劳动来说,这不仅是传播学的问题,还是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问题。若要将其理解为传播学的问题,就要看这其中所涉及的媒介是什么。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更新迭代,以流水线中的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劳动力替代了许多劳动人力的现实情况,也是当下传播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新生议题。

此外,姚建华教授还就自己参与“数字游民”生活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最后,现场同学就姚建华教授自身实际生活中对“受众商品论”的理解、网络小说的霸榜情况解读等问题进行交流。
撰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孟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