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南京大学高研院学者应邀参加由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组织的“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高研院、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举办,高研院院长徐兴无、特聘教授史梅、访问学者张昊苏、办公室副主任郁霞、学术秘书郭芳洁等和文学院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坐落于扬州市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集文物收藏、展览展示、社会教育于一体,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大运河文化综合体。在本次活动中,来自南京大学的众多学者与大运河博物馆的学术同仁共聚一堂,一起深入探讨大运河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等话题。
南京大学高研院院长徐兴无指出,大运河不仅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动脉,更是文化交融的“活态长廊”,其承载的商贸、移民、技术传播史对当代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他强调,“大运河的保护需兼顾历史真实性与现代功能性,通过文旅融合、社区参与等方式,让千年运河真正‘流动’在当代生活中。”

活动期间,高研院学者与馆方进行深度合作的探讨交流,双方计划围绕大运河文献整理、专题展览策划、青年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博物馆馆长郑晶表示,“此次活动是高校学术资源与文博实践平台探索强强联合的有益尝试,未来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高地,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运营注入学术动能。”
本次活动中,与会学者们参观了博物馆“运河上的舟楫”、“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非遗展”等特色展厅,并通过5G虚拟现实技术体验了“穿越时空的运河之旅”。与会学者对博物馆利用“科技+文化”的展陈理念表示高度赞赏,认为其“为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提供了范本”。

今年3月,南京大学刚刚成功举办了“长江文明溯源”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高研院也将计划联合我校图书馆、博物馆、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单位,陆续策划并推出有关“大运河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相关主题的学术文化活动。
撰稿:郭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