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活动  工作坊
工作坊  

“现代艺术溯源及反思”工作坊 2018.3.13

Time:2023-04-09 Hits:10

直击现场|

 

2018年313日春意浓浓,午后时分在逸夫馆9楼期待已久的研讨会正在进行。会议一开始,周宪教授介绍了BOIS教授的学术背景与经历,作为公认的研究20世纪欧洲与美国艺术的专家,为我们就“非构图作为从达达主义开始的现代艺术的一个主要潮流”的主题展开讨论。

BOIS教授沿着艺术史的脉络为我们梳理了他对于现代艺术的思考。绘画与雕塑中个人自发意识促使艺术家最大限度发挥创造的自由,从印象派的材料和技法中所领略到个体参与的热情到劳动产业化带来的商业上的成果,从莫奈、修拉到德库宁、马蒂斯、波洛克、蒙德里安、纽曼等等的构图作品中阅读现代艺术的策略,从夏皮罗、萨特的笔下揭示多样性文本对于衡量“非构图”的潜力,并且创造性地从“非构图”的角度勾勒出现代艺术的四个分期。 

这个话题引起了到场听众们很大的兴趣,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与Bois教授就讲座内容和更广泛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听众的问题涵盖了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与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发展教育的探讨,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界限,艺术理论与批评的交汇,观众解读艺术品的动机考量,现代艺术的本真性,艺术家创作观念的灵感源泉等等,Bois教授都一一做出了深刻而不失幽默的解答。

  在讲者与听众都意犹未尽的氛围之中,此次的学术工作坊圆满结束。感谢Bois 教授精彩的发言,让我们在从达达主义开始走向现代的这一条艺术进程中重新认识了非构图,在这次现代艺术溯源与反思中听有所得,思有所悟。

 

撰稿:张安珂


艺术史的传统与嬗变:伊夫-阿兰·布瓦教授专访

20183月中旬,应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邀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历史研究院伊夫-阿兰·布瓦(Yve-Alain Bois)教授,对南京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并被授予“南京大学薛君度讲座教授”。布瓦教授曾师从法国著名哲学家罗兰·巴特)和艺术史家于贝尔·达米施,先后执教于霍普金斯大学和哈佛大学。布瓦教授被公认为研究20世纪欧洲与美国艺术的顶尖专家,并作为策展人策划过10多次重要的艺术展。313下午,周宪教授和博士生张婷对布瓦教授进行了专访,以下为访谈节选:

 

周宪:布瓦教授,此次是您首次访问中国,您可能已经感受到中国与法国、美国的不同。可否先请您谈谈对中国的印象?

 

布瓦:当然。通常而言,当你来到一个新国家,尤其是它的城市时,你首先观察到的是这个城市的整体面貌。中国让我觉得非常诧异的一点是建筑的宏大:我指的不仅仅是公共建筑。我注意到城市密度很大,有非常多的高层住宅,这在其他国家的城市是很难看到的。而且不仅是在城市,当我乘坐高铁从上海来到南京时,沿途也一直看到许多高层住宅,旁边的公园或水池却很小。这种一大片一大片的高栋住宅楼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周宪:现在让我们把话题转回艺术史。请你谈谈西方的艺术史研究的不同传统,比如德国、法国、美国的传统。

 

布瓦:德国的确有自己的艺术史,但法国……我并不觉得法国有自己的艺术史研究传统。法国的确有几个人提出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理论,如达米施、达尼尔·阿拉斯、路易·马林。但他们影响力很小,不足以代表法国。法国研究艺术史的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群体,他们没有任何学术机构的影响力。这是因为法国所有的高校体系都是金字塔式的,一个人说了算,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离开了法国。美国情况不一样,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正统学说,让其他理论无法生存。所以学界就能有更多的对话,尽管大多是争吵、互相反对,但至少提供了对话的可能性。在美国,我可以交流的人很多,有几百个。所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至于德国的艺术史……我觉得二战后基本也“死亡”了,因为有影响力的艺术史学者们都离开了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都只有三种类型的艺术史:古典语文学、新马克思主义、新康德主义,但都自说自话,没有任何交流。但就我研究的领域——20世纪艺术而言,德国没有取得什么令人瞩目的成果。我相信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善,因为有许多年轻学者,而且很多来自其他学科,比如科学史,他们正在改变德国的艺术史研究。

 

周宪:我发现许多美国学者着重强调欧洲艺术和美国艺术的区别,您觉得是否有一个独立的美国艺术或美国艺术史?

 

布瓦:我觉得美国的艺术史研究是比较薄弱的,这种情况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善。之前没有人愿意进行艺术史研究,我觉得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一些大牌的学者掌控了这个领域。在过去五年到十年,这些占据话语权的学者要么去世,要么退休了,这个领域才开始出现新的声音。这些新思想的著述我读的不多,所以对你的问题我也不敢妄下评论,我尚不清楚他们最终的研究导向。

 

张婷:相对于其他艺术史家,我觉得您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着力于实物研究,可以对某一作品进行非常详尽的形式分析。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布瓦:促使我去写作、促使我去描述一件作品的根本原因是想要寻找到答案,例如:马蒂斯的这件作品为什么与其他的作品不同?为什么我觉得这幅作品更好?所以,我的写作动机是把问题讲清楚,致力于找到答案。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就是多看。对一副作品你看的越多,越会发现更多新的东西。同样,如果你只知道马蒂斯的两幅画作,你的评判标准将是非常有限的,而如果你看过马蒂斯的5000幅画作,你自然就会感受到作品之间的优劣了。

 

周宪:我读过许多西方学者所写的艺术史专著,我感觉这些艺术史书写的一个转变就是开始有了国际的视角,包含了非西方艺术,比如中国艺术、日本艺术、印度艺术等等。但是,整体而言,艺术史的书写模式是以西方艺术为主导构架,其他地方的艺术只是次要的成分。您怎么看待?

 

布瓦:我觉得这种情况终将会改变的,现在学者们之间的交流要比以往要密切的多。当然,当前的学者们还在探索如何使艺术史走向全球化,当前仍然是西方模式为主导,这是肯定的。就像现在美国还没有意识到它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没有意识到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比纽交所更重要一样,但我觉得情况终将会改变的。

 

周宪: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期待您接下来的讲座。谢谢!

 

张婷:谢谢布瓦教授!


CopyRight © 2010 IA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