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活动  工作坊
工作坊  

“日常生活中的传播观念”工作坊 2016.3.27

Time:2023-04-09 Hits:10

高研院举办传播思想史系列工作坊

 

2016年327日上午,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在鼓楼校区举办了传播思想史系列工作坊。这是高研院今年举办的第一个系列学术工作坊,也是第三届新闻传播思想史高峰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研院驻院学者,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教授主持了工作坊的开幕式。高研院副院长从丛教授、《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分别致辞。从院长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相聚南京大学高研院表示欢迎,她希望大家可以不必拘束,自由地开展学术讨论。刘海龙在发言中介绍了工作坊的筹备过程,并对南京大学高研院的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本次系列工作坊有两大主题,分别在高研院会议室和新闻传播学院418博士之家同时展开。参与工作坊的报告人均为75后和80后的青年学者。报告人均为年轻学者,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王怡红研究员、清华大学郭镇之教授、武汉大学夏倩芳教授、安徽大学芮必峰教授和姜红教授、上海大学张咏华教授等多位资深传播学者也参与了工作坊的讨论。有近100位师生参与了两个工作坊的学术交流。

在高研院会议室,王怡红研究员主持了题为“日常生活中的传播观念”的学术工作坊。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传播越来越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断重构着各种社会关系,塑造着各种新的社会角色。6位年轻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就水军与宣传、日常生活中的修辞、网络民族主义、互联网事件中的情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争论不断,气氛相当热烈。

在新闻传播学院418博士之家,芮必峰教授主持了题为“作为思想史问题域的芝加哥传播研究”的工作坊。7位年轻学者分别从芝加哥学派的起源,芝加哥学派的传承与东渐,第二个芝加哥学派以及芝加哥学派的新闻观等议题讨论了这个意义重大的社会学派的传播思想。尽管研究领域比较专门,但最终与会者还是在民主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个维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两个工作坊从早上8点半开幕布,经过3个半小时的充分交流,在中午12点才落下了帷幕。据悉,两个工作坊上发表的优秀研究成果,将以专栏的方式刊登在《国际新闻界》等国内的重要新闻传播学刊物上。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鼓励年轻学者开展跨学科研讨的工作坊是近年来高研院努力培养的一种学术交流方式。这极大地开拓了年轻学者的视野,体现出高研院独特的治学与研究风格。

   

传播思想史工作坊·专题研讨

时间:8:30-12:00

第一会场“日常生活中的传播观念”工作坊 | 地点:逸夫馆9楼高研院会议室

开幕式  8:30-840

主持人  胡翼青

致辞代表 

南京大学高研院副院长  从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刘海龙

合影

 

主持人: 王怡红

上半场840—10:05 (每人发言15分钟;点评 10分钟;讨论30分钟)

刘海龙 商业“水军”的宣传观念及其正当化

  PM2.5、知识生产与意指概念的阶层性批判——通往观念史研究的一种修辞学路径

黄典林 网络青年亚文化与民族主义:新媒体语境下国家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文化政治分析


下半场1020—12:00 (每人发言15分钟;点评 10分钟;讨论30分钟)

  液态化的集体回忆:一种基于蜡像馆传播现象的文化研究

 健 “革命”如何被认同:传播、消费与美国独立革命

刘宪阁 现代中国劳动观念的形成

袁光锋 “情”为何物?——反思公共领域研究的理性主义范式

 

第二会场“作为思想史问题域的芝加哥传播研究”| 地点:费彝民楼A418

主持人: 芮必峰

上半场8:30—10:00 (每人发言15分钟;点评 10分钟;讨论35分钟)

王金礼 隐秘的脉络:传播研究从杜威到拉扎斯菲尔德的思想传递

高海波 帕克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早期接受

王颖吉 交流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从詹姆斯到芝加哥传播研究


下半场:10:10—12:00 (每人发言15分钟;点评 10分钟;讨论35分钟)

胡翼青 协商式民主的新闻观:从杜威到凯瑞

李孝祥 重新发现社区:詹诺维茨和他的《都市中的社区报纸》

张婧妍 作为知识与共识的新闻

  第二个芝加哥学派


CopyRight © 2010 IAS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