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灾害与公共管理”国际研讨会
2009年11月6日,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灾害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隆重开幕。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冯通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瑞腾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Louise Comfort 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研究员等嘉宾及百余位两岸三地学者与会。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灾害与公共管理”。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政府灾害管理制度研究;灾害的文化、社会与网络传播;灾害风险的预警与管理;灾后重建与恢复;灾害应对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动员;灾害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变迁、建筑与空间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等6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第四届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日程
2009年11月6日会议注册
2009年11月7日
论坛开幕式
时间:09:00-09:20
地点: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匡亚明报告厅
主持人:张凤阳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
开幕致辞
1、 周 宪 南京大学 校长助理
2、 李瑞腾 台湾中央大学 文学院院长
3、 冯 通 香港中文大学 协理副校长
茶歇与合影
主题报告
时间:09:50-11:50
主持人:童 星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报告人:
1、高小平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2、Louise Comfort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
午餐和午休
时间:12:00-13:20
地点:南京大学西苑餐厅
同步小组会议
发言规则:每位发言者10分钟。最后点评共10分钟。提前2分钟铃声提醒。
13:30-15:00
小组A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1研讨室
议题:政府灾害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张凤阳 南京大学
点评人:林闽钢 南京大学
报告人:
1、童 星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高风险社会中的公共政策
2、李瑞腾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一条声哭,五百多里路长——刘鹗笔下治河之恶法与良策
3、曹景钧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灾害管理的比较——汶川大地震与新奥尔良飓风
4、邱志淳 台湾世新大学
论文题目:以八八水灾检视台湾灾害管理机制
5、孔繁斌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邻避情结”——应对与管理
6、 梁树风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嘉道年间经世思想下的灾难管理
7、 陈英凝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公共卫生与灾害应变:灾后非传播疾病管理探讨
8、 顾 海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小组B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5研讨室
议题:灾害的文化、社会与网络传播
主持人:杜骏飞 南京大学
点评人:孙 玫 台湾中央大学
报告人:
1、 黄懿慧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跨文化因素在整合性冲突解决与危机传播中的角色——以中美海南撞机事件为例
2、洪琼芳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阿育王题材在歌仔戏中的展现
3、翁振盛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灾难报道的叙事构成
4、 李永刚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机制
5、 朱玉芳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创伤与消费:谈《丁庄梦》的灾难叙事美学
6、 戴淑芳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论中国上古“公共”意识──从禹治水神话至《孟子》释禹
7、 钟志伟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论古文家的灾难观及其文学表现--以欧阳修、曾巩为探讨中心
8、 康凯淋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舍弃天人相应?──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的灾异说
茶歇
时间:15:00-15:20
15:20-16:20
小组C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1研讨室
议题:灾害风险的预警与管理
主持人:冯 通 香港中文大学
点评人:毕 军 南京大学
报告人:
1、 赵 丰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自然灾害面面观
2、 翟国方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从“5.12”汶川地震看我国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和管理
3、汪 泓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论文题目:灾后重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研究——基于都江堰的实证分析
4、 吴建华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基于信息管理的公共危机预警研究
5、 黄 蕾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环境风险全过程评估与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
小组D-1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5研讨室
议题:灾后重建与恢复
主持人:周 沛 南京大学
点评人:梁玉麒 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人:
1、江明修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台湾“九二一”灾后重建政策与地方居民认同之研究——以新社客家地区为例
2、李世晖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危机处理后的危机管理之研究——从日本关东大地震到昭和金融恐慌
3、黄美菁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灾难创伤的重建与社会工作教育的培训
4、陈定铭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非营利组织灾后重建政策扮演功能之研究
5、张海波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政府应急能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晚餐
2009年11月8日
同步小组讨论
08:30-9:30
小组E-1
议题:灾害应对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动员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1研讨室
主持人:童 星 南京大学
点评人:王云骏 南京大学
报告人:
1、林闽钢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灾害救助中的NGO参与及其管理——以四川汶川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为例
2、陈健民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从非典到汶川地震——中国公民社会对灾难的响应
3、张玉林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海河流域的生态灾难与社会应对
4、翟 进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四川灾区重建与社会工作介入的本土模式——行动研究及其叙事
5、毕 军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公众参与在环境灾害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组F-1
地点: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3研讨室
议题:灾害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变迁
主持人:周建渝 香港中文大学
点评人:王力坚 台湾中央大学
1、李国俊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金门九甲戏论析
2、陈友华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独生子女政策风险研究
3、郭永吉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离乱下的伤情——王粲登楼赋主旨探索
4、严新明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论疾病灾害电影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
5、卓清芬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庚子秋词在“词史”上的意义
小组D-2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5研讨室
议题:灾后重建与恢复
主持人:桑志芹 南京大学
点评人:朱 力 南京大学
报告人:
1、 桑志芹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的思考
2、 林信榕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从灾难应变探究校长领导与学校文化
3、周 沛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自然灾害救助中的社会救助网络构建与社会工作介入
4、梁玉麒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探索灾后校园集体心理康复的文化资源——以北川中学为例
5、季春梅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灾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以中科院心理所绵竹心理援助站为例
茶歇
小组E-2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1研讨室
议题:灾害应对的社会支持与社会动员
主持人:林信榕 台湾中央大学
点评人:陈健民 香港中文大学
报告人:
1、 孙 玫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清末民初梨园行赈灾义演及其它
2、 朱 力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中国救灾的社会动员机制
3、 彭 林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对口支援制度的演进与中国抗灾动员模式的调整——以建国后三次大地震为例
4、 童文莹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中国灾害社会动员模式的变化
小组G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3研讨室
议题: 建筑与空间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主持人:刘说安 台湾中央大学
点评人:丁沃沃 南京大学
报告人:
1、 刘说安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空間資訊於512川震之應用
2、 朱竞翔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震后重建的另类模式──使用轻型结构系统建造四川新芽小学校舍之案例
3、周建成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關鍵基礎設施損壞序列型資料收集與分析
4、胡继元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基于空间句法的地震灾害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
小组F-2
地点:中美文化研究中心C105研讨室
议题:灾害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变迁
主持人:李瑞腾 台湾中央大学
点评人:闾小波 南京大学
报告人:
1、马俊亚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水灾布局与淮北社会变迁
2、卜永坚 香港中文大学
论文题目:康熙47年江南饥荒与政治博弈
3、范 可 南京大学
论文题目:灾难、仪式与社会记忆
4、王力坚 台湾中央大学
论文题目:汉末建安疫灾对文学的影响——从迁逝感到以悲为美
第四届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学术总结暨闭幕式
时间:10:40-11:20
地点: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匡亚明报告厅
主持人:张凤阳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院长
总结人:童 星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 主任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
闭幕致辞
1、 张异宾 南京大学 副校长
2、 李少南 香港中文大学 社会科学院院长
3、 李瑞腾 台湾中央大学 文学院院长
论坛主办交接仪式
午餐